1、靜電復印機的發展史: 1938年10月22日,美國物理學家卡爾遜利用涂硫的板作為感受光板,用石松子粉作為顯影的圖象裝印到紙上,產生了世界上第一張靜電復印品。 1950年,美國哈洛伊德公司(現在的施樂)制成了第一臺手工操作的商業靜電復印設備。 1960年,美國施樂公司又推出了著名的XEROX 914型辦公自動化復印機。 1968年,日本佳能公司開發了新的感光材料——硫化鋅感光體,其靜電潛像形成方法稱為“新方法(NEW PROCESS)”簡稱為NP法(此方法為佳能公司專利)。 1984年,日本佳能(CANON)首次推出了數字式復印機。
2、靜電復印機的復印方式: A、 直接式復印方式(EF方式)——EF方式是通過對氧化鋅紙進行曝光,將圖象直接顯影,固定在光敏氧化鋅紙上,成為復印件的一種方式。 B、 電錄像靜電復印方式(EG方式)——EG方式是靜電潛像轉移成像的一種復印方式,是先在光導體膜上形成靜電潛像,然后通過氣體放電將靜電潛像轉移到非光敏絕緣膜上(靜電記錄紙),再經過顯影、定影而成復印件。 C、 間接式普通紙靜電復印方式(PPC方式)——PPC方式是先成像并顯影在光導體上,然后轉印到普通紙上的一種方法。 EF、EG復印方式因必須要用氧化鋅和非光敏性涂層紙,因而帶來了紙層厚、手感差、不能雙面復印、成本貴等缺陷,而PPC用的是普通紙,這種普通紙可以是薄紙。普通厚紙,也可以是白紙或是有色紙,有的還可以是特殊厚紙、繪圖用硫酸紙和聚紙薄膜。由于普通紙是人們長期以來習慣使用的材料,價格也低,所以代表了當前靜電復印機生產的發展方向,是目前靜電復印機所采用的一種復印方式
3、靜電復印機的工作原理:模擬機和數碼機 靜電復印機是依據靜電的正負電荷相互吸引的原理和某些特種材料的光導原理以及利用電子攝影的方法由原稿上攝取圖象信息,通過一系列快速而簡便的轉換,傳遞獲得和原始圖象完全一致的副本。 夏普復印機采用的是卡爾遜法,成像過程如下:
充電 曝光 顯影 轉印/分離 定影
消電/清潔 詳細如下: (1) 充電:在暗態下,高壓發生器接通主充電結構,使之電暈放電產生電荷沉積在光導體表面,當光鼓旋轉一周后,鼓表面均勻的帶上一層負電荷。 (2) 曝光:曝光燈發出的光線射到原稿表面暗區時,光線被吸收,相應的鼓上電荷得到保留,而射到原稿表面白區時光線被反射,相應的鼓上電荷被消去,這樣不同的曝光量在光導體表面產生高低起伏的電位,形成肉眼看不見得靜電潛像。 (3) 顯影:顯影方法分:A、瀑布顯影 B、雙組份磁刷顯影 C、單組份跳動顯影 D、單組份導電色粉顯影 E、濕法顯影 色粉附著到轉鼓表面的靜電潛像上,使其變為可見圖象,雙組份磁刷顯影系統通過與載體摩檫使色粉帶正電。色粉被轉鼓表面的負電荷吸引而附著到鼓表面。在暗淡的原稿入射區(低亮度)電勢高(大量的負電荷),則吸引較多的粉,在明兩的原稿放射區(高亮度)電位低(較少的負電荷),則吸引較少的粉,最后在鼓上形成可見圖象。 顯影偏壓的作用:抵消殘余電荷,防止底灰。 (4) 轉印:由于轉印電器的強負放電,因此,被充電的復印紙比光鼓表面具有更高的電勢,使復印紙與色粉之間的結合力比鼓與色粉之間更強,從而吸引色粉到復印紙上。 (5) 分離(電分離、機械分離):分離電極絲對復印紙進行交流充電,以降低復印紙電勢,使其達到與鼓表面電勢相同,來降低兩者之間的吸引力,通過自身的延伸力使之分離。如果不行就用機械分離來強制分離。 (6) 定影:復印紙通過上下輥使之加熱加壓,色粉被熔化后被牢固的附著在紙上。 (7) 清潔:、A、光鼓上的殘余碳粉由清潔刮板來清除,清除下來的色粉由螺旋輸送器送入廢粉瓶里。B、通過消電燈的點亮,消除鼓上的殘余電荷,為下一個周期作準備。
4、復印機的結構及規格: 1、 光學系統: 注:強調光學系統不能用手直接推。 曝光燈、反光鏡、溫度保險、鏡頭、AE傳感器、掃描電機、掃描架原位傳感器(鋼絲繩和冷卻風扇) 2、 顯影部: 顯影輥、間隙輪、顯影齒輪、攪拌軸、色粉濃度傳感器、V形圈側密封 3、 感光鼓部: OPC鼓、主充、刪邊燈、消電燈、清刮、廢粉瓶、鼓標傳感器、圖象濃度傳感器 4、 定影部: 上輥、下輥、上下分離爪、定影齒輪、定影燈、熱保險、熱敏電阻 5、 給紙部: A、 手動供紙裝置:阻力輪、搓紙輪、進紙輪、電磁鐵、機械離合器 B、 供紙盒供紙裝置:阻力輪、搓紙輪、進紙輪、供紙離合器、輸紙輥輸紙離合器 6、 輸紙部:阻力輥、阻力輥離合器、轉印組件、出紙輸紙輥、輸紙輥、輸送帶、真空風扇
5復印機的分類: ○1 模擬機和復印機、復合機 ○2 按速度:低速——中速——高速 ○3 按復印方法分:卡爾遜法和NP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