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打印耗材市場暗流洶涌,不少人將用完的硒鼓、墨盒賣給了回收耗材的商販,商販再將這些廢棄耗材賣到造假窩點,經過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再次堂而皇之地回到正規的耗材柜臺上——從非法回收、造假灌墨到擺上銷售柜臺,已經形成了一條“造假產業鏈”,直接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
• 假冒耗材充斥市場,制假、售假者賺取黑心暴利,擾亂市場秩序,危害消費者權益
− 硒鼓、墨盒造假已成產業
現代辦公用品——打印機,為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硒鼓、墨盒等打印耗材也成為人們日常辦公與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伙伴。
但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打印耗材市場暗流洶涌,不少人將用完的硒鼓、墨盒賣給了回收耗材的商販,商販再將這些廢棄耗材賣到造假窩點,經過簡單的處理就可以再次堂而皇之地回到正規的耗材柜臺上——從非法回收、造假灌墨到擺上銷售柜臺,已經形成了一條“造假產業鏈”,直接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而消費者在購買打印耗材時,極有可能落入假冒偽劣產品的圈套。
引人深思的是,這條“造假鏈”的每一個環節,都導致有人在不知情的狀況下受到坑害,甚至包括造假者本身。
• 假冒耗材的制作流程和銷售渠道的層層問題
− 曝光耗材制假的簡陋環境和技術,害人、害己、危害環境(制假者)
造假灌墨,環境惡劣甚于“煤礦”
耗材回收以后,制假者都要將廢棄的硒鼓與墨盒進行簡單的清洗,讓它們看起來更加嶄新。然后是灌墨,通過注墨孔將墨水或墨粉注入,再貼上假商標、配上假包裝,外行就很難一眼鑒別真假。
硒鼓和墨盒的造假場所往往比較隱蔽,有的甚至在密不透風的地下室里。那里的空氣中飄蕩著黑色粉塵,混合著汗水,灌墨者的臉上、身上、手上,都是黑乎乎的一片。
由于假冒劣質墨水墨份和原裝墨水墨粉的配方和生產工藝不同,在重金屬含量、致癌成分等方面都存在隱患,長期接觸對人體存在危害,更不要說直接粘到人的皮膚上或進入“灌墨”工人們的呼吸道了。
多數“灌墨”者卻對這樣的惡果一無所知,以健康的損害來換取微薄的收入。他們也已經觸犯了國家法律,一旦被查處,將因為“生產偽劣產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及重額罰金。
− 曝光售假者欺詐消費者的伎倆(售假者、回收者)
街頭回收,得不償失(耗材回收者)
街頭回收舊墨盒是整個“造假鏈”是假冒硒鼓、墨盒的來源
從事街頭回收的往往是社會閑散人員或外來務工人員,他們無照經營的行為已經觸犯了2006年初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而且他們必須每時每刻躲避執法部門的盤查。
魚目混珠,坑害消費者利益(制假者)
翻新成功后的假貨被按照與真品相近的價格,堂而皇之地上架銷售。一些業內人士表示,“摻和著賣是很多中小耗材店通常使用的伎倆”,在幾個墨盒或者硒鼓中放上一個假的,很容易掩人耳目。
銷售環節的危害不言自明,它不僅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導致不法商販牟取不義之財,也嚴重損害了打印耗材消費者的權益。
更有甚者,很多購買打印機的消費者也被牽連其中,遭遇了人們常說的“掏鼓”——無良商家將打印機包裝中的原裝硒鼓掏出,換上重新灌裝或翻新的硒鼓出售。消費者購買到了真品打印機,卻帶著假硒鼓回了家。
假硒鼓中的假墨就象是“慢性毒藥”,以惡劣的打印質量和對打印機的損壞,一點一點蠶食消費者僅存的尊嚴和打印機廠商的聲譽。最后,令消費者蒙受重大損失,并與廠商之間發生齟齬,原有的穩定、和諧、信任的市場環境不復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