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文化用品市場發展趨勢一:
市場潛力大,購買力增加。我國現有小學生約1.8億人,大學生約300萬人,成人在校生約5000萬人,企事業單位干部約3400萬人,加上各種政府機構、各類企業在職人員等,上述人群形成一個超過3億的龐大的文化用品消費主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中國文具市場消費已超過1000億元,其中僅北京、上海、珠江三角洲、香港四個地區每年的消費量就占全國消費量的一半以上。隨著社會發展,國家在教育、健身方面的投資將大幅增加,文化用品市場的潛力也將不斷增加。
辦公文化用品市場發展趨勢二:
消費結構呈多元化、多層次,產品日益高檔化。電子技術和網絡的發展使辦公用品和文具已經快速地從傳統邁向現代化,從單一品種向多款式、多層次發展。在學生用品市場上,各種小巧、新穎的電子產品,已開始成為學生書包中的新內容。這些產品的花樣新、功能強,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學生。在書包、文具盒、筆等傳統文具之外,電子詞典、語言學習機(復讀機)、掌上單詞學習機、電子計算器、電子圖書、掌上電腦等高科技的高端電子產品日益受到學生們的青睞。能播放 M P3格式的音樂,有動聽的鈴聲,可以下載地圖,有各種新鮮、時尚功能的“e”文具,更是得到了學生們的寵愛。
而碎紙機、裝訂機、考勤機、驗鈔機等產品的興起,使辦公室的工作日益輕松。據國家統計局2006年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06年生產碎紙機 319萬臺,已成為世界第一生產國。而中國碎紙機市場每年以20%~25%的速度發展,并且呈現加速的趨勢。由此可見,這種小型機器類的發展,會帶來許多辦公習慣的改變,并必然帶動文化及辦公用品的發展。
辦公文化用品市場發展趨勢三:
電腦網絡技術帶來新的市場機遇。打印、傳真、復印、掃描功能的合而為一,為靈敏的數字化辦公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數字化技術使傳統文化辦公用品行業向IT業延伸,以適應時代的潮流。德國以經營文化用品開始的Office World(辦公世界),目前傳統文化用品的銷售只有不到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二以上則面向數字化辦公提供設備及耗材,全方位覆蓋數字化辦公的市場需要。國家特一級企業“樂凱”,所追逐的目標是“數學化樂凱”,他們研發了噴墨機、大型噴繪機墨水和介質、激光機耗材、數字化銀鹽相紙、數字化彩擴機等,已開始向IT業全面延伸。
中國有78萬余家廣告公司,年營業額超過700億元人民幣,其中僅戶內外數碼噴繪耗材年增長率就高達50%;中國是照相大國,人均使用膠卷0. 4個,每年有250億元彩擴照相業務要逐步告別影印時代,進入數碼階段,國外數碼相機平均擁有率已達27%,而我國普及率只有0.7%左右,數碼影像接收材料的市場潛力不言而喻。
按保有量估算,2006年我國擁有650萬臺針打機、885萬臺噴墨機、1萬臺噴繪機、380萬臺激光機、27萬臺一體化機、150萬臺復印機、600萬臺各類傳真機,每年消耗的各類耗材價值超過250億元。文化用品渠道中的服務對象將發生變化,對IT耗材的需求,年增長率將超過25%,這給文化辦公用品行業必然帶來新的市場契機。
辦公文化用品市場發展趨勢四:
政府采購范圍的文化用品呈增長趨勢。2006年我國政府采購規模超過1600億元,2007年將達到2000億元,增幅20%。這一增長趨勢在今后將會保持下去。另外,聯合國及相關機構采購商品和服務多達1萬多種。辦公用品、電腦和軟件、專業儀器等都是聯合國感興趣的商品。要成為聯合國供貨商的“門檻”并不高。作為世界文化體育辦公用品生產基地的中國,我們的企業將更有作為,應當更加積極主動地爭取成為聯合國供貨商。
辦公文化用品市場發展趨勢五:
市場多元化,外資、民營等企業同臺競爭。由于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每年都有文具企業的“黑馬”殺進市場,如前幾年的天驕、金萬年,近一兩年的煜祺、易達等。國際文化體育辦公用品巨頭也瞄準這個市場紛紛進軍中國,他們采取自助超市、網上銷售、電話直銷、目錄銷售、電子商務以及發展特許加盟店等各種手段,將銷售的觸角從傳統的文化體育辦公用品一直延伸到包括電腦、掃描儀、傳真機、手機、辦公桌等各種辦公設備。
隨著外資的進入,國內的文化體育辦公用品市場的競爭也日益激烈。由于資本積累、企業規模、管理手段、網絡建設等方面的相對落后,國內商家將面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如美國辦公用品零售商“辦公室倉庫”在美國和加拿大就有853個辦公用品超市,每年的采購金額超過900億美元。業內人士預測,一旦歐美大型文體銷售渠道進入中國將大大壓縮中國企業的生存空間。
目前,文具、體育、辦公用品行業的整合已經拉開帷幕,各種品類的激烈競爭使行業中的紙制品、筆類、文檔產品的市場都已呈現飽和狀態。由于開發設計創新能力的差距,國內產品抄襲拷貝嚴重,產品同質化,使市場營銷出現更多的價格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