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房四寶占辦公室1000多年,已經成為歷史。“天運神功理不窮"的算盤,如今也在博物館里安度晚年。近半個世紀,各種辦公機器紛紛登堂入室。機械的、電子的、自動化的,功能一代比一代強大,身價一代比一代昂貴。唯一"愧對祖先"的是,它們在市場上的生命周期一代比一代短暫,有的簡直是罷花一現。高興的是用戶,不時有送舊迎新的喜悅;緊張的是制造廠商,面對著變幻莫測的市場,在大起大落的驚濤駭浪中沉浮。有道是,起落皆有數,成敗豈無緣?但愿我們的廠家能繼往開來,前途一路珍重。
一、上一世紀后期的三個發展階段
建國之初,從因陋就筒的手工辦公,到自力更生制造一些簡易的辦公器材,我們艱苦奮斗了十幾個年頭。后三十幾年,辦公設備經歷了機械化、電子化、自動化三個時期,年銷售總額從近億元到幾十億元到數百億元,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制造行業和逐步完善的市場體系。
辦公機械化時期:六七十年代,打印機、油印機和手搖計算機漸次進入辦公室。中文打字機年產量從5000臺發展到幾萬臺,油印機從1000臺發展至5000臺,機械計算機每年數干臺。在這期間,市場容量從幾千萬元發展到一二億人民幣。在我們這么大的國家中,這點產品只能供給極少數單位使用。這就使得某些制造企業陶醉于供不應求的現狀而缺乏后顧之憂。
辦公電子化時期:改革開放初期,以復印機和電子打字機為代表的辦公電子化設備在我國蓬勃發展起來。80年代初,復印機年產約三五千臺,到80年代后期,發展到幾萬臺。80年代中期,電子中外文打字機受到普遍歡迎,很快發展到年產十萬臺的規模。與此同時,辦公機械設備(OM設備)繼續發展至頂峰并開始跌落。機械打字機一度發展到年產二三十萬臺(其中中文打字機五六萬臺),速印機每年三四萬臺。由于電子計算器的問世,從1981年開始,機械計算機停產。在此期間,辦公設備的市場容量從幾個億發展到幾十億人民幣。進口設備也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市場機制逐步形成,各制造企業已經感覺到市場競爭的壓力。
辦公自動化時期:90年代,計算機,特別是PC機在國內逐步普及。它不僅可以完全替代文字處理機,還具備許多管理功能。電子打字機很快被它取代。以傳真機為代表的通信設備也很快普及。數據通信網絡設備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計算機的周邊設備,如打印機、掃描儀、投影機也紛紛粉墨登臺。辦公自動化開始起步。以復印機為代表的電子辦公設備(OE設備)的市場仍在擴大,并向數字化網絡化的方向發展。90年代,中國辦公設備市場的年銷售額,從幾十億發展到幾百億人民幣。新興的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涌現。國外廠商無孔不入地擠進中國市場,我國的制造企業與國外同行短兵相接。有的老企業被迫改行甚至破產。
二、信息技術與辦公現代化
天地為之動容的"納斯達克"狂瀾,并未遏止信息技術發展的步伐。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遠程辦公和移動辦公等新生事物與世紀的曙光同時浮現。我們很難預料信息技術將會把未來的辦公條件改變到何等地步,但目前已經出現的寬帶網應用設備和隨身辦公設備兩大類產品,有望成為未來辦公的新寵。辦公自動化必將融入信息技術的大潮之中。未來十年,我們也許會看到每年數以千計的IT市場在我國出現。
人類發明了文字以后,文字就成為辦公的主要工具。但是文字記錄和處理的技術條件從古至今一直成為制約科學文化發展的瓶頸。您讀過《周易》嗎?每篇“卦辭"或“交辭"大多只有幾個字或十幾個字。《道德經》全書81章,總共也不過5000字。這類典籍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同時也留下無數在理解上難以統一的爭端。是作者故弄玄虛,不肯多費筆墨嗎?不!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的的確確是"一字千金"。兩年前,為了解決"千年蟲"的問題,據說全球付出了數百億美元的代價。"干年蟲"的形成,就是因為受到早期計算機的運算速度和存儲技術的限制。為了節約用字,日期和文件名都不得不在8個字符中做文章,以至釀成至今而后的無窮隱患。現在的因特網也受到帶寬的限制,盡管人們采用各種各樣的手段壓縮上網資料的比特數,但網絡仍然到處"堵車",上網速度常常慢得令人難以忍受。這回不能歸咎于文字的數量,而是其他信息太豐富了。
誠然,文字仍然是當今辦公的重要工具。但再多的文字也無法代替工程圖紙;有聲有色的情景影像更是難以用文字來描繪的。而質量較高的圖形和影像的信息量要比文字大得驚人。要在網上傳送這些所謂“流媒體",就需要帶寬比現在大幾個數量級的新一代互聯網。有遠見和實力的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寬帶網擺在極其重要的位置上,并注入巨額資金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美國計劃投入數千億美元的"信息高速公路"已初露端倪。最近我國決定在"十五"期間集中發展12大高技術工程,第一項就是新一代高速寬帶信息網絡。其實,我國目前已經建成近萬公里寬帶骨干網,有100多個中繼站,帶寬達40G,是世界上首例全網采用"密集波分復用多路調制技術"(DWDM)的高速全光網絡。我們目前還通過多種過渡形式,建設寬帶接入網絡,加速寬帶網絡的應用。所謂"一線通"、"一纜通"、“DSL"正在各顯神通。
寬帶網的終端,一般都相對固定地在辦公室或家里。無線網絡要靈活得多,但現有的無線網絡帶寬十分有限。人們正在探索寬帶無線網絡和功能強大的隨身無線收發設備。"藍牙"技術和掌上電腦的出現有助于解決這一問題。此類設備的發展將讓有線和無線網絡相互配合,把辦公室和遠程工作人員連在一起,開創隨身辦公的廣闊前景。
三、寬帶網將給我們帶來什么
從辦公設備行業的特點出發,這里不過多討論寬帶網的基礎設施、接入網絡、服務器、PC機以及它們的軟件,重點展望有關外圍設備的發展前景。
1模擬式的設備向數字式轉化。網絡普及以后,設備都要上網,其必要條件就是數字化。近年來,許多電子設備都朝數字化發展。全球復印機數字化已經過半。以日本為例,2000年生產172萬臺復印機,其中數字式的機器占64.9%,比1999年增加7.3個百分點。預計今年將超過70%。國內數字式復印機的比例還不高,還有一個市場培育的過程。近年數字式照相機也已經進入我國市場,以家用為主。寬帶網的普及必將加速擴大這類相機在業務上的應用。
2將模擬信息轉為數字信息的設備。人類幾千年文明所保存下來的財富,大多是文字資料或實物。要通過網絡處理和交流這些歷史文明,首先要將它們轉變為數字信息。掃描儀就是這類設備的典型代表。它不僅可以將書面文件轉變成數字化的圖形文件,甚至能夠將有文字內容的印刷品轉變成可編輯的文本文件。這類產品近期發展非常迅速,不僅功能大大增強,售價一再下降,使用也越來越方便。攝像機是記錄三維影像和聲音的設備,寬帶網的普及必將為它開辟更為廣泛的用途。
3數字化的輸入輸出設備。除了計算機常用的輸入設備(如鍵盤、鼠標、軟驅、掃描儀)以外,手寫輸入、語音輸入正在進入實用階段。微軟公司已經將它們作為辦公軟件OfficeXP的常規輸入方式。聯想公司也把于寫輸入并入鍵盤。攝像頭、紅外和"藍牙"的發射和接收裝置,也許不久就會成為PC機的常規配置。在計算機的輸出設備中,常規的打印設備(噴墨打印機和激光打印機)已經相當普及,去年日本就生產2700多萬臺。此外,數字式多功能機會迅速增長,以適應小型和家庭辦公的需要。數字式專業印刷設備(也稱即印設備,Flatbedprinter,用以印制圖文能與膠印媲美的少量書本,立等可取)已經問世,可望成為網絡印刷的高端設備。數字式投影機將會形成一個相當規模的市場。據富士公司統計,去年全球銷量已達120萬臺,同比增長60%。國內去年銷量約7萬臺。目前常見的是透射式液晶(LCD)投影機,微鏡投影機體積小、像質好,因涉及德州公司專利所以數量有限。最近直接制作在硅片上的反射式液晶芯片(LCOS)已經問世。其功能比透射式液晶強,用它制成的投影機體積較小,成本也較低。
4、無紙化辦公的存儲設備。有紙辦公與無紙辦公可能將同時并存相當長的時間。寬帶網傳送的信息只有部分是實時信息,大量的信息是提供保存和處理的。而且它們幾乎只能用無紙的辦法處理。因此,將來高容量的存儲介質就象現在的紙張和消耗材料一樣廣為應用。刻錄機、可擦寫的光盤的標準可能一步步攀升。熱插撥的硬盤或"優盤"之類的產品將受到重視。電子報紙和電子圖書也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時尚。磁帶機也可能再熱起來,以滿足廣大用戶海量儲存的需求。
四、隨身辦公設備
一提到隨身辦公設備,很多人會想到手機。手機確實是移動辦公的很好工具。因而發展非常迅速,有消息報道,截至8月份,我國的移動電話已經超過106億臺,排名全球第一,讓美國屈居其次。現在手機的功能已經增加了許多,可以上網看短消息、收發電子信函、訂機票、訂旅館-…··問題是現在手機的數據通信速度跟不上要求。第一代模擬式手機已經被淘汰。第二代移動電話"全球通"(GSM)是現在的主流但96K的帶寬實在令人不敢恭維。它限制了用戶的使用范圍和數據收發的速度。7月初,中國移動推出的二代半"通用分組無線業務"(GPRS)手機,已經在全國16個省25個城市試用。它可以利用GSM的基礎設施,有永遠在線、按量付費、快捷登錄、高速傳輸(理論上171K)及語音與數據自動切換等特點。中國聯通也投入數百億資金建設第三代"碼分多址移動通信"(CDMA)網絡,預計年底將開始運營。CDMA具有良好的上網功能,還有頻譜使用率高,保密性強,輻射小等優點,但基礎設施的投入很大,成本較高。中國聯通預計未來五年的市場定位為5000億元。國外已經在開發第四代的移動通信設備,據說其功能將逐步逼近PDA。
拓展隨身辦公業務的另一主要途徑,就是使用掌上電腦和PDA。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龐然大物"愛尼亞克"誕生了。它占地三十幾個房間,重達幾十噸。后來,巨型機、大型機、中型機、小型機、微型機(個人電腦,PC機)層出不窮。又后來,比微型機更小的筆記本電腦,比筆記本電腦更小的掌上電腦也相繼面世。在掌上電腦后面又跟來了"個人數字助理"PDA。掌上電腦和PDA外形差不多,都用手寫輸入。掌上電腦有操作系統,可以升級并根據需要隨時安裝應用軟件;PDA功能相對固定和有限,價格也比較便宜。由于功能大體相似,所以人們已經習慣將它們混為一談,本文也不擬為它們重新正名。國產的商務通"連筆王"、聯想"天璣"等,就是這類產品。PDA功能比手機強得多,顯示屏幕也比較大,有一定的存儲功能,可以與個人電腦、外圍設備以及計算機網絡連接,處理各種遠程業務。近年PDA市場發展很快。據卡西歐統計,去年全球銷量已經超過1000萬臺,同比增長近四成。預計今年產量將發展到近1500萬臺。另據CCLD統計,我國去年中高檔PDA銷量為214萬臺,同比增長151.8%。
PDA一般都通過PC機上網,也可以借助手機上網,借用手機的無線通信網絡。現在,以"藍牙"為代表的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已經進入實用階段,裝上"藍牙"芯片的PDA或手機將可以通過附近(百米以內)的設備上網。目前已經有不少公司推出"藍牙"PDA和"藍牙"手機。
據Frost&Sullivan公布的報告說,年底將推出420萬件"藍牙"產品,估計2006年將增加到101億件,銷售總額達3330億美元。
除了手機和PDA,家用電器甚至各種可以穿戴的用品將來都可以上網。隨身辦公必將大大改變機關和企業內部管理的內容和形式。許多新的事物將會隨之出現,是今天所難以預料的。
五、讓歷史提醒未來
在我們行業中,不少企業為什么會在需求量越來越大的市場面前陷入困境?理論家和各級領導都作過全面的分析。筆者僅在技術角度上回顧一些往事,或許可供今后參考。
青勝于藍而未必出于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相當普遍的規律。但在工業企業的發展史上,卻有許多"勝于藍"而不"出于藍"的情況發生。例如:電視工業比電影工業發展更快,而且后來居上,對電影市場形成很大的沖擊。可惜電視機的生產并不出自電影機械行業。也許電影機械行業曾經為此而追悔莫及。中外文電子打字機并不出自機械打字機廠,而最終卻把機械中外文打字機淘汰出局。等打字機廠急起直追的時候,電子打字機已經在市場上壽終正寢了。這種現象在我國工業系統中比比皆是。對新生事物估計不足和守舊一樣,都會斷送企業的前途。老企業不希望被淘汰就要及時采取有效對策。四通公司以電子打字機起家。電子打字機的市場壽命比機械打字機短得多。四通公司因及早開發IT產品和其他業務,不僅不會被淘汰,還迅速發展成為年銷售額上百億的集團公司。
技術創新是企業的生命。我們的祖宗,只要有一門秘技或一張秘方,就可以世代相傳,維持家族一脈的興旺。現在不同了,技術更新的速度越來越快,企業如果沒有自主知識產權,并沒有及時進行技術更新的能力,就很難在競爭中立得住腳。改革開放之初,有些企業引進了國外某種器材的技術,往往"神氣"幾年以后,因沒有后繼技術支持,缺少新產品參與市場競爭而風光不再。在復印機行業中,這種教訓尤為深刻。技術創新要靠人才。"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源"的論斷,在國外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筆者深感困惑的是許多企業的領導至今仍然認為產品是企業生存的第一要素,而對技術和人才重視不足。因而常常在新技術面前舉棋不定,失去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千里馬找伯樂。卡爾森先生于1938年發明了靜電復印技術,到處尋找能支持他生產復印機的企業,可惜整整十年,四處碰壁。后來一家叫哈羅依德(Haloid)的照相紙小制造商看中了卡爾森先生的發明,全力配合他試制復印機。首批914型復印機終于在1959年問世并轟動一時。1961年哈羅依德改名為施樂公司。現在,施樂公司已經成為一個年銷量約兩百億美元的跨國公司。卡爾森先生是幸運的,"千里馬"終于找到了"伯樂。韓愈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里馬食量很大,如果吃不飽,連普通馬都比不上。所以許多千里馬被當成普通馬而"駢死于槽櫪之間"。歷史上有多少好產品的構思因缺少知遇而夭折?但愿今后的千里馬都能找到伯樂。
試以成敗論英雄。人各有專長,人才錯位是非常可惜的。有些發明家因為自己的發明得不到重視而親自"下海"辦企業,但能成氣候者畢竟是少數。兼具發明創造和企業管理才能的精英確實難得。被稱為"掌上電腦之父"的杰夫霍金斯,看好掌上電腦,開辦了PalmComputing的"夫妻老婆店"。自己開發設計,幾經周折,終于生產出深受市場歡迎的"Palm"掌上電腦。在美國,市場占有率竟高達72%,以至于"Palm"成了掌上電腦和PDA的代名詞。但公司因資金不濟而最終淪為3Com公司的一個部門。霍金斯因與3Corm公司觀點相左,兩年前退出該公司,自己又興辦Handspring公司,繼續開發掌上電腦。現在Handspring市場占有率達14%,在美國排位第二。喬布斯和他的搭檔沃茲尼亞克設計制造出首臺蘋果電腦之后,找不到投資廠家,只好自己湊錢辦公司。蘋果電腦一度風行于世,可惜斗不過后來才涉足的IBM公司。IBM的PC機及其兼容機后來居上,很快占據微機絕大部份市場,蘋果機只好退守一隅。以上兩位算是比較成功的。賀丹毅發明了"貓"(Modem),PC機用它接上電話就能上因特網。對互聯網的普及來說,賀氏真是功不可沒。可惜沒幾年工夫,賀氏企業因競爭失利而倒閉。與之相似的還有Netscape,瀏覽器的頭塊牌子,最終也敗在微軟手下。據說硅谷每天有許多學者辦的企業開業,每天也有許多這類企業倒閉。"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斗不過"手無縛雞之力"的劉邦。劉邦說他自己文不及張良、陳平,武不如韓信等人,但他會用這些人所以能得天下。兩千多年來有多少人繼續在"楚河漢界"上爭斗,而最終得到什么領悟?胡志明主席在一首詩上說得好:錯路車馬也無用,逢時一卒能成功。 |
|